【资料图】
近年来,乌克兰战事及其对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进一步凸显了一国提升农产品自给自足程度的重要性。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比近60%。中国对于自给自足的追求对大宗农产品价格具有重大影响。
2022年,在政府大力推动加强粮食安全的举措下,中国大豆产量已经创下历史纪录。根据官方估计数据,全年国内产量增长%,达到2028万吨。“为实现中国农业农村部设定的到2025年年底使全国大豆产量提高40%的目标,中国未来几年预计还会继续增产。”芝商所农产品部执行董事Nelson Low表示。
据了解,相关增产措施包括鼓励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大豆玉米间作以及改进农业实践以提高作物产量。同时,农业农村部还推出多项计划,以扩大利用转基因大豆进一步提升产量的试点项目范围。此外,为缓解消耗,农业农村部近期发布了一项旨在减少动物饲料中豆粕用量的三年计划,要求将饲料中的豆粕比例从2022年的%削减到2025年的13%。
Nelson Low认为,尽管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增产扩产,但实现农产品安全的进程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包括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对大豆收成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大豆可与玉米交替种植,而玉米也是要提高产量的作物之一,更高的玉米价格或许也会吸引种植者。此外,虽然政府出台措施推动种植面积向大豆种植倾斜,但中国巨大的消耗量意味着产量难以达到可满足该国需求的水平。
从海关总署数据来看,2022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减少%,为9108万吨。“这已是连续第二年下滑,这可能是因为提升国内产量的举措所致,也可能是因为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导致的价格上涨和持续的供应链中断所致。”Nelson Low表示,进口减少引发了中国大豆进口量或已见顶的猜测,荷兰合作银行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中国大豆进口下滑将持续到2030年。报告将进口下滑的原因归结为牲畜产量减少、动物饲料内豆粕包含率下降以及农业实践的改进。但即便如此,荷兰合作银行预计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根据政府数据,中国每年消耗约亿吨大豆。即使实现到2025年使国内产量提高40%的目标,并且消耗量随着动物饲料对豆粕需求减少而下降,每年仍有可能面临数千万公吨的缺口。全球头号大豆消费国保有如此庞大的需求水平,或将继续对大豆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就大豆价格的推动因素来看,Nelson Low认为,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消耗仅仅是推动大豆价格的诸多因素之一。自2020年中以来,大豆价格保持强劲上涨的势头,俄乌冲突爆发数月后价达到历史新高,随后从该高位回落。在Nelson Low看来,大豆价格走高的部分原因是供应量减少,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阿根廷遭遇旱灾,导致产量跌至十余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农业部数据)。美国大豆产量也出现同比下降,且其国内消耗量增加也进一步影响出口。
同时,大豆的需求依然旺盛。他补充介绍,乌克兰战事对葵花籽油产量的持续影响继续推高对替代食用油的需求,食用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其中就包括豆油。豆油作为生物燃料的用途尚未导致需求增加,但也对出口造成了冲击。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美国国内需求使得美国豆油出口价格失去竞争力,同时巴西生物柴油混合比提高到12%也影响到出口供应。此外,阿根廷的炼油商打算增加大豆进口量,以抵消旱情导致的国内产量下滑,也导致需求进一步增加。
“在产量下降和需求居高不下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豆价格极有可能继续保持在高位。”Nelson Low提到,由于大豆供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其中不乏极端天气和地缘政治冲突等不可控因素,同时需求预计会继续维持在高位,因此价格波动在可预见的未来或将延续。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关键词: